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2021年9月22日
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入强度持续提升,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投入增速有所回落,国家财政科技支出比上年下降。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
2020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4393.1亿元,比上年增加2249.5亿元,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2]之比)为2.40%,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3]。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6.6万元,比上年增加0.5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基础研究经费14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应用研究经费2757.2亿元,增长10.4%;试验发展经费20168.9亿元,增长10.2%。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6.0%、11.3%和82.7%。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6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3408.8亿元,增长10.6%;高等学校经费支出1882.5亿元,增长4.8%。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6.6%、14.0%和7.7%。
分产业部门看,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4649.1亿元,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为2.67%,比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9130.3亿元,投入强度为2.22%,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50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10个,这10个行业的经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比重为73.6%(详见附表1)。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市)有8个,分别为广东(3479.9亿元)、江苏(3005.9亿元)、北京(2326.6亿元)、浙江(1859.9亿元)、米兰MILAN(中国)(1681.9亿元)、上海(1615.7亿元)、四川(1055.3亿元)和湖北(1005.3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4]之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7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和陕西(详见附表2)。
二、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情况
2020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0095.0亿元,比上年减少622.4亿元,下降5.8%。其中,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758.2亿元,下降9.9%,占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比重为37.2%;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6336.8亿元,下降3.2%,占比为62.8%。
2020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情况
| 
 财政科学 技术支出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 
 占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比重 (%)  | 
|
| 
 合 计  | 
 10095.0  | 
 -5.8  | 
 —-  | 
| 
 其中:科学技术支出  | 
 9018.3  | 
 -4.8  | 
 89.3  | 
| 
 其他功能支出中用于科学技术的支出  | 
 1076.7  | 
 -13.6  | 
 10.7  | 
| 
 其中:中央  | 
 3758.2  | 
 -9.9  | 
 37.2  | 
| 
 地方  | 
 6336.8  | 
 -3.2  | 
 62.8  | 
| 
 注:本表中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统计范围为公共财政支出安排的科技项目。  | 
|||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据。
[3]根据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数据,201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已修订为2.24%。
[4]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据。
附表1 2020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
| 
 行业  | 
 R&D经费 (亿元)  | 
 R&D经费投入强度 (%)  | 
| 
 合 计  | 
 15271.3  | 
 1.41  | 
| 
 采矿业  | 
 294.8  | 
 0.73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20.1  | 
 0.58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80.1  | 
 1.20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18.3  | 
 0.44  |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22.6  | 
 0.82  |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20.3  | 
 0.55  |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33.4  | 
 1.58  | 
| 
 制造业  | 
 14783.8  | 
 1.54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76.6  | 
 0.57  | 
| 
 食品制造业  | 
 157.3  | 
 0.81  |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89.7  | 
 0.61  | 
| 
 烟草制品业  | 
 28.0  | 
 0.25  | 
| 
 纺织业  | 
 231.4  | 
 0.99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05.8  | 
 0.76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90.3  | 
 0.89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67.3  | 
 0.78  | 
| 
 家具制造业  | 
 90.7  | 
 1.28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136.6  | 
 1.04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93.6  | 
 1.41  |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101.5  | 
 0.83  |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189.6  | 
 0.45  |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797.2  | 
 1.25  | 
| 
 医药制造业  | 
 784.6  | 
 3.13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132.4  | 
 1.66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444.8  | 
 1.74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513.1  | 
 0.88  |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799.3  | 
 1.09  |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418.8  | 
 0.77  | 
| 
 金属制品业  | 
 561.9  | 
 1.44  |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977.9  | 
 2.38  |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966.0  | 
 2.85  | 
| 
 汽车制造业  | 
 1363.4  | 
 1.67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485.2  | 
 3.13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567.1  | 
 2.26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915.2  | 
 2.35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293.7  | 
 3.59  | 
| 
 其他制造业  | 
 48.1  | 
 1.98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38.4  | 
 0.65  |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18.7  | 
 1.28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92.7  | 
 0.24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151.8  | 
 0.22  |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23.6  | 
 0.25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7.2  | 
 0.48  | 
附表2 2020年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
| 
 地 区  | 
 R&D经费 (亿元)  | 
 R&D经费投入强度 (%)  | 
| 
 全 国  | 
 24393.1  | 
 2.40  | 
| 
 北 京  | 
 2326.6  | 
 6.44  | 
| 
 天 津  | 
 485.0  | 
 3.44  | 
| 
 河 北  | 
 634.4  | 
 1.75  | 
| 
 山 西  | 
 211.1  | 
 1.20  | 
| 
 内蒙古  | 
 161.1  | 
 0.93  | 
| 
 辽 宁  | 
 549.0  | 
 2.19  | 
| 
 吉 林  | 
 159.5  | 
 1.30  | 
| 
 黑龙江  | 
 173.2  | 
 1.26  | 
| 
 上 海  | 
 1615.7  | 
 4.17  | 
| 
 江 苏  | 
 3005.9  | 
 2.93  | 
| 
 浙 江  | 
 1859.9  | 
 2.88  | 
| 
 安 徽  | 
 883.2  | 
 2.28  | 
| 
 福 建  | 
 842.4  | 
 1.92  | 
| 
 江 西  | 
 430.7  | 
 1.68  | 
| 
 山 东  | 
 1681.9  | 
 2.30  | 
| 
 河 南  | 
 901.3  | 
 1.64  | 
| 
 湖 北  | 
 1005.3  | 
 2.31  | 
| 
 湖 南  | 
 898.7  | 
 2.15  | 
| 
 广 东  | 
 3479.9  | 
 3.14  | 
| 
 广 西  | 
 173.2  | 
 0.78  | 
| 
 海 南  | 
 36.6  | 
 0.66  | 
| 
 重 庆  | 
 526.8  | 
 2.11  | 
| 
 四 川  | 
 1055.3  | 
 2.17  | 
| 
 贵 州  | 
 161.7  | 
 0.91  | 
| 
 云 南  | 
 246.0  | 
 1.00  | 
| 
 西 藏  | 
 4.4  | 
 0.23  | 
| 
 陕 西  | 
 632.3  | 
 2.42  | 
| 
 甘 肃  | 
 109.6  | 
 1.22  | 
| 
 青 海  | 
 21.3  | 
 0.71  | 
| 
 宁 夏  | 
 59.6  | 
 1.52  | 
| 
 新 疆  | 
 61.6  | 
 0.45  |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指报告期为实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而实际发生的全部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R&D)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种类型。国际上通常采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基础研究 指一种不预设任何特定应用或使用目的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获得(已发生)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新知识。
应用研究 指为获取新知识,达到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而开展的初始性研究。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的可能用途,或确定实现特定和预定目标的新方法。
试验发展 指利用从科学研究、实际经验中获取的知识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知识,开发新的产品、工艺或改进现有产品、工艺而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2.统计范围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统计范围为全社会有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具体包括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的企事业单位。
3.调查方法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调查方法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一级建筑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采用全面调查取得,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采用抽样调查推算取得,其他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采用重点调查以及使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推算等方法取得。
R&D经费投入较快增长 企业研发投入主体作用凸显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张启龙解读《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张启龙对此进行了解读。
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再创新高,投入强度继续提高
《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2.4万亿,达到24393.1亿元,比上年增加2249.5亿元,增长10.2%,延续了“十三五”以来两位数以上增长态势,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增速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由于R&D经费增速比现价GDP增速快7.2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与GDP之比)达到2.40%,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创近11年来新高。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R&D经费投入呈现稳中有进态势。一是总量稳定增长。2020年,我国R&D经费总量约为美国[1]54%,是日本的2.1倍,稳居世界第二;2016—2019年,我国R&D经费年均净增量超过2000亿元,约为G7国家[2]年均增量总和的60%,成为拉动全球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增速全球领跑。2016—2019年,我国R&D经费年均增长11.8%,增速远高于美国(7.3%)、日本(0.7%)等科技强国。三是强度追赶加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我国R&D投入强度水平已从2016年的世界第16位提升到第12位,接近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企业拉动作用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
(一)企业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20年,企业R&D经费186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达76.6%,对全国增长的贡献达77.9%,分别比上年提高0.2和9.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15271.3亿元,比上年增长9.3%;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下同)为1.41%,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重点领域R&D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高,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创造条件。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4649.1亿元,投入强度为2.67%,比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R&D经费9130.3亿元,投入强度为2.22%,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二)中西部地区研发投入增势良好。2020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3]R&D经费分别为16517.3 亿元、4662.9亿元和321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12.0%和12.4%,中西部地区增速连续4年超过东部地区,追赶态势明显。R&D经费超过千亿元的省份达到8个,比上年增加2个。从重点区域看,京津冀、长三角地区R&D经费分别为3446.0亿元和736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和9.5%;长江经济带R&D经费达到116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基础研究经费保持增长,占比基本稳定
(一)基础研究经费增长放缓。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4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增速较上年回落12.7个百分点;占R&D经费比重为6.01%,连续两年保持在6%以上。
(二)高校院所增速回落。高等学校和政府属研究机构是我国基础研究活动两大执行主体,受疫情影响,复学复工较为延迟,对部分科研活动产生一定影响。2020年,高等学校、政府属研究机构基础研究经费分别为724.8亿元和57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4%和12.5%,增速较上年分别回落22.0和8.1个百分点,二者对全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贡献率由上年的89.6%减少到50.4%,是基础研究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四、创新支持政策取得成效,财政科技支出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
(一)政策支持效果显现。随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一步完善,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金额为2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4%。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对该政策认可度高达87.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以“减税”替代“直补”支持创新政策取得良好成效,企业研发活动积极性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开展研发活动企业占比为28.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相关部门明确将制造业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有望带动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技术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二)财政科技支出有所下降。根据全国财政决算数据,2020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0095.0亿元,比上年减少622.4亿元,下降5.8%。其中,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758.2亿元,下降9.9%,占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比重为37.2%;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6336.8亿元,下降3.2%,占比为62.8%。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下降,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年部分财政支持科技项目出现了延迟或暂缓执行的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R&D经费保持了较快增长,为抗击疫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在继续扩大经费投入规模的同时,还需进一步优化经费投入结构,提高投入质效。一是优化政府资金投放,在保增长基础上,进一步向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的重大需求集中、向重点领域关键行业倾斜,改进经费预算管理和拨付方式,发挥好“指挥棒”作用。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原始创新和自主攻关的投入,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主力军”战力。三是健全全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社会捐赠、风险投资、金融科技产品等资金来源渠道,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营造“多元化”生态。
注:
1.美国和日本R&D经费数据为2019年数据。
2.G7国家指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和意大利。
3.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米兰MILAN(中国)、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2011-2025 @Copyright 米兰官方网站     地址:济南市解放路134号 
 邮编:250010    邮箱:sddqybxh@163.com     ICP备案号:鲁ICP备2021030682号-1
电话:0531-85065753   传真:0531-85065753 
网站地图   网站隐私安全说明 网站版权声明